您的位置:首页 > 婴儿 > 育儿知识

《摔跤吧!爸爸》:逼孩子努力还不容易吗?这种逼法你学一个试试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12日 | 发布人员: 网络 | 点击次数: 197
我叫拍爸带着小拍,去看看这部火爆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没想到我家小拍一点都不感兴趣,执意去看了《蓝精灵》,我也只能摊手了。 朋友可二有天晚上看完电影,就趁着热血写...

我叫拍爸带着小拍,去看看这部火爆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没想到我家小拍一点都不感兴趣,执意去看了《蓝精灵》,我也只能摊手了。

朋友可二有天晚上看完电影,就趁着热血写了一篇观后感。他作为一个11岁女孩的爸爸,一直崇尚尊重孩子的宽松教育,面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爸爸,感觉是有很多话要说。

假如还没有看过的亲,就不要被下面这篇文章剧透啦!看过的亲,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爸爸的燃点到底在哪儿吧。

听说《摔跤吧!爸爸》口碑已经炸裂,我等不到周末了,迫不及待地想拉着女儿去看。

我女儿今年已经六年级,正是小升初的攻坚时刻,但是看一场电影的时间,还是有的。

等到看完电影出来,热血澎湃的我就开始“心怀鬼胎”了。我似乎希望她,能从这部电影学到一点什么……

还在犹豫怎么跟小妞开口呢,她的第一句话,竟让我大跌眼镜:“爸爸,我不喜欢这个爸爸,他对女儿太残忍了。”

EXO?我顿时秒变黑人问号脸,完全没想到女儿光看到这一点上去了。

仔细想想,或许也是吧,我从来没有逼过女儿做任何事情,她在自己的选择上,从来都有充分的自主权。

她怎么会一下子接受和理解,一个爸爸对女儿这么严厉呢?

看见网上不少评价都在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逼迫女儿的专制父亲,是要放到印度的整个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去看的。

可是看一部电影,就像看一本书,观众永远在寻找的,都是熟悉的自己。大家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投射进电影的角色里。

如果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是怎样的一种局面?中国的父母,是不是也在电影里,找到了自己去强力干涉、逼迫孩子选择和学习的理由?

不不不,阿米尔·汗的野蛮和强制很好学,但是他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隐忍,他对孩子的爱和理解,却不是一般父母可以做得到的。

01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逐渐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说实在话,我也是在努力践行中的一员。

但如果要谈自由,刚开始我们总有一套自己相信的美好愿景,但是终究会遇到现实里硬邦邦的两个字:取舍。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早有言在先:“对世间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电影里的父亲,作为当地唯一一个曾经走出村庄,拿过冠军奖牌的男人,比其他乡民都更知道,人可以有不同的活法,也知道,以他之所长,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的活法。

多一个选项,就多一分自由。而且,自由不是目的,把那多出来的选项变成现实才是。

父亲如果要等到孩子自然生发出明确而坚定的决定,再来一起努力,他们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位父亲不是重男轻女的蠢货,也不是不知体贴儿女童年幸福的蛮夫,他只是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该如何取舍。

他带两个女儿去吃她们最爱吃的小食,一种油炸的小点心,他说:“你们今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是明天以后就不许再吃了。”

是的,他越疱代俎,先行替孩子做了决定。比起指责他野蛮、专横,我更愿意用米勒的话说,这是一种勇敢。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不得不先为孩子做决定的时刻,这有时是父母的职责,有时也是父母的无奈,有时还需要勇气。比如报哪个兴趣班,学点什么特长。

但如果你要强硬地冠上“我是为你好”的粗暴说辞,这便是主动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了。

智慧的做法,是让孩子觉得我们是她最好的依靠。这样,她即使不能全然理解我们眼下的决定,但仍然会愿意相信我们,愿意跟我们一起努力。

影片中的父亲,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两个姑娘被迫训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的眼神,透着真正的温和和坚定,只有爱意,没有戾气。

02

但是这个过程,依然不免有亲子冲突。电影里,是用欢快的剪辑和配乐去描述的。

她们所谓的反抗和革命,无非是偷偷摁掉父亲闹钟、击碎训练棚的灯泡、溜去同伴的婚礼上玩闹……这些小把戏,还不如说是孩子气的撒娇淘气呢。

我在她们灵动的眼神里,完全看不到,仇恨、愤怒和殊死抵抗。

父亲也从没有当面戳穿和指责孩子,更没有雷霆暴怒,只是一如既往地布置他的训练。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方面她们尚不足以理解父亲的选择,另一面独立和尊严的渴望又与日俱增。

终于因为剪头发的冲突,父女关系面临彻底崩裂。是的,不管父母如何努力,只要存在强制,孩子的挣扎就会越来越激烈。

下一步要怎么走,是需要一点运气的。

影片中,是早嫁的玩伴一语点醒梦中人,她说:

我到是希望上帝能给我一个这样的父亲,他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会像我一样,从小开始做家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14岁就会被迫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一辈子。

两个姑娘突然彻底理解了父亲的决定,内心驱动力才开始苏醒,从此父女协力、一马平川。

这是电影的情节,而在现实里,我们的孩子,不一定会遇到对他们说这些话的伙伴。最了解孩子状态的人,是我们。

有的孩子学钢琴学到反感、绝望或者仇恨,你还暴戾地压迫她继续学,只会进一步造成亲子关系的裂痕。也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计划,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空间。

有的孩子只不过是遇到了一点小困难,迷茫彷徨,她内心其实非常需要我们帮她一把。

继续还是放弃,都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观察和摸索。

03

这个强势的父亲,笃定他的女儿是热爱摔跤的。为了让女儿的训练更有成效,贫穷的他还去给女儿买鸡吃。

因为没钱,他不得不拉下脸面,跟买鸡的商人,讨价还价。

即使这样,自尊心极强的父亲还要骄傲地说,我的女儿以后会是世界冠军,世界冠军曾在你这儿买过鸡,你以后还会发愁鸡卖不出去吗?

在这个以吃素食为荣,吃肉会让人瞧不起的国家,他的妻子不愿给孩子炖鸡吃,把锅一把扔给这个男人,愤怒地警告,这个锅永远也不要再拿回到我的厨房!

作为家里顶天立地的男人,也只是默默地忍受,顺从地在小火炉上给女儿炖鸡肉吃。

这放在男尊女卑的印度,简直难以想象。他为了女儿,身子已经低到尘埃里,还愿意把他作为摔跤手所有的尊严,扔在地上被人踩踏。

父亲在外面偷偷给女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被体育学院的官员发现后,准备开除他的两个女儿。

这个父亲一听就崩溃了,他声泪俱下地哀求:“我的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她们有一个想要给国家拿到金牌的疯狂的父亲……”

他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谦卑、隐忍、妥协、不动怒。

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孩,看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

而我再看看我的女儿,她专注坦然地盯着电影银幕,我却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是比不过这个爸爸的。

可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结局。

影片中的两个女儿必将有所成就,我们不会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到多少焦虑或者未知的恐惧,可是人生不是电影,做父母的,都是在现实中如履薄冰。

我们替孩子做下决定的那一刻,总归是极大的冒险了。

可是如果能够像电影中的父亲那样,出现困难、冲突,不将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不将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并一如既往地随时站在孩子身后,肯定她、支持她、帮助她,直到孩子再也不需要我们为止,这才是让人感动和优秀的父母。

即便我们最初替孩子做的决定,最后完全无法实现,我们的胸怀也要装得下这种失败。

只要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认识到,不管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都愿意以高度的自律、专注和高强度的自我学习与训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绝对是比金牌更宝贵的财富。

我突然领悟到,这部电影也在告诉我们,父母的伟大,不是看他们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是当他们退出孩子的世界,那些过往,让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怀儿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