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婴儿 > 婴儿疾病

婴幼儿常见病:宝宝鹅口疮如何预防和治疗

发布时间: 2016年05月04日 | 发布人员: 网络 | 点击次数: 220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鹅口疮病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

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

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小儿鹅口疮的症状】

1、小儿患了鹅口疮时,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白色的点状或小片状的附着物,逐渐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凸起,长着像脓包样的痘痘,用棉签擦,难以擦去。

2、鹅口疮通常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上。

3、当小儿得了鹅口疮时会因为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还会伴有轻度发热等现象。

4、因擦拭而受损的粘膜,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Tips:鹅口疮与奶块的区别

宝宝吃奶后,口腔内会残留奶液,如果没有及时清洁,会形成奶块,这与鹅口疮有一些相似,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父母来说,区别它们的办法就是:用湿棉签轻轻擦拭,白色块状物消除,是奶块;假如擦除困难,或擦除后会留有红色创口,则表示宝宝患了鹅口疮。

宝宝鹅口疮情况5,请及时就医

鹅口疮治疗方法:

1、一旦小儿得了鹅口疮,可以用2%重碳酸钠溶液,如:苏打、纯碱等擦洗口腔(在擦洗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以免伤到宝宝,导致感染),每日3~5次,每四小时一次,然后涂1%紫药水,或用棉花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涂在口腔患处,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

2、涂药后不要马上吃奶,或进食后不要急于给小儿涂药(大概30分钟后方可),否则会引起宝宝恶心、呕吐。(注意多给宝宝饮水,这样有利于将病菌排出体外)

3、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小儿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此外,每次喂奶前,应清洁奶头,妈妈双手也要洗干净。如果是人工喂养者,奶具要严格煮沸消毒。

4、治疗的同时可以顺便给小儿补充VB和VC,每日3次,在小儿病好后停止。

5、如发现宝宝口腔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咽喉堵塞,呼吸困难等严重状况,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小儿鹅口疮的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的要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6.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婴幼儿,用具一定要分开,不可混用;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怀儿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