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分娩 > 分娩准备 > 分娩待产包

云南部分三甲医院强制消费待产包事件进展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09日 | 发布人员: 网络 | 点击次数: 174
标签: 待产包
云南网讯(记者李星佺)日前,有媒体曝光了云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存在强制消费的问题,对此云南省卫生计生委迅速展开调查并进行了严肃处理。 ...
云南网讯(记者李星佺)日前,有媒体曝光了云南省部分三甲医院存在强制消费的问题,对此云南省卫生计生委迅速展开调查并进行了严肃处理。6月2日,省卫计委主任李玛琳做客金色热线时向听众、网友讲述了调查过程,

李玛琳介绍,在媒体曝光了云南部分三甲医院存在强制消费的情况后,当晚,卫计委就成立了调查组。调查组于第二天上午8时进入医院,在今年1月至4月出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了140余位向其了解情况。103位产妇接通了电话,其中18位及其家属反映有强制消费待产包的情况存在。但调查组没有发现三家医院产科与院内便利店存在经济利益输送的证据。

李玛琳表示,媒体曝光的三家医院在主动配合省市卫计委调查的同时,也展开了全面的自查自纠。提出了三项整改措施:第一,要求医院在产妇入院后,把生孩子的整个流程以及所需准备的物品明白告诉产妇及家属,让其自愿选择;第二,医院主动收集产妇意见,及时处理相关投诉,并公开、显著、醒目地把投诉电话明示,方便患者举报;第三,监督电话在院内公布的同时,也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监督,对医院违反法律法规和违反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九不准的行为,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至于此次附二院的调查,李玛琳表示,省卫计委已对涉及到的产科主任、护士长以及医院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进行了问责。

“我们再次对云南省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申,严禁科室强制、暗示、要求患者购买使用指定的医疗辅助用品和婴儿用品。”李玛琳说。与此同时她还表示,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也发现了医疗服务价格收费不合理的情况存在。

“现在生一个孩子在三级甲等医院,生孩子的手术费包括整个手术室的成本加起来、医务人员劳务费只允许收500元,从2000年到现在没有调整过,还要免费提供很多服务,现在随着电费上涨、水费上涨各种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医院接生的越多,亏本越多。”这导致产科医生护士更加辛苦,进而出现个别医护人员为减少成本让患者买待产包的情况。对此,李玛琳表示,省卫计委已于5月24日和省发改委进行了沟通,希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与生孩子的实际成本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收费政策。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生育的产妇越来越多。产妇护理包、婴儿用品包,医院提供这些商品原本是为方便患者。但记者在云南省一些三甲医院调查却发现,院内小卖部垄断经营,医护人员成了促销者,医生要求患者购买指定物品,不购物不做检查。

待产包、婴儿包不买不行医生产房门口收钱

4月7日上午,三甲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产房大门紧闭,毛玻璃材质的门上贴有“产房重地、禁止入内”字样,门口围着十来名产妇家属。9时50分许,一名女性医护人员从产房内打开门,其手术服左胸印有“昆医附二院手术室”字样,没有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她对着人群喊道:“许京芬的家属!”“来了。”一名身着白衬衣的男子连忙应声向前。

家属:大部分待产物品自己准备了但医生不准用

“把钱拿给我!725元。”男子递过准备好的一叠钱,这名医护人员点了一下,说:“待会找零给你。”说完退回了产房。许京芬的家属告诉记者,这是医生要求购买婴儿包和待产包的钱,“里面有抱被、纸尿裤、吸收巾等,大部分我们都自己准备了,但医生不准用。”

不一会儿,产妇刘倩的家属又被叫上前,递给这名医护人员深蓝、浅蓝两个提包,这是他们提前在医院买好的。“你一定要提前买好这两个包,否则可能误大事。”据刘倩的丈夫说,妻子在进产房前做B超时,产科B超室医生问他有没有购买待产包。“我说没买,她说等我买了再给做B超。我到楼下小卖部买了回来再重新排队,等B超单打出来羊水都破了。”刘倩的丈夫说。

家属:医院的待产包价格贵很多东西用不上

据记者1个多小时的观察,产房医生多次开门收钱,或接收家属提前买好的待产包。在此期间,一名护士用载货小车拉着一堆待产包进入产房。多名家属对记者表示,医生明确要求到医院小卖部购买这两个包。“价格贵,很多东西用不上。”一名家属说。另一名家属在一旁小声抱怨:“媳妇在里面躺着,要你交钱你敢不交?”

在产科接待台,记者向一名女医生咨询:“婴儿包自己准备行吗?”“不行!”“怎么办呢?”“统一在这里买!”

待产包多在科室或指定商店购买价格300-700元

3月31日,在云南省最大的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办理入院手续处,产妇李敏在登记入院信息时,医生吩咐其家属到便利店购买待产包。

另一名产妇谢琼雁在登记时,这名医生拿出一份《入(出)院健康指南》,在“新生儿用品包”处画了一个大圈,“这个必须要买,你到一楼便利店买!”

3月9日,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记者发现这里同样要求产妇购买指定待产包,而且待产包由产科代售。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医院都有共同点:在科室或到指定的院内商店购买,院内、院外周围只有一家商店出售指定物品;只能用现金,价格在300多元至700多元不等。

有医院两年待产包卖了240万元

据了解,各科室尤其像产科、儿科的患者在治疗、住院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需要一些医辅或生活用品,这些商品不属于医疗用品,医院并不能出售。

为何强制买指定待产包?医生:自带物品未消毒易引起感染

为何强制要求购买指定待产包?附二院产科4月7日当班护士对记者表示,家属自带的抱被等物品未经消毒,进产房易引起感染。附一院产科医生说,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须达到消毒水平。院内小卖部出售待产包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有患者提出质疑,以附二院内小卖部出售的725元的两个包为例,内含新生儿抱被、血液垫、吸收巾等21件物品。“就算里面真空包装的婴儿抱被是合规定的,难道不能缺什么买什么吗?”一名家属说。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附二院小卖部销售了待产包6000余套;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附一院便利店销售待产包内主要物品售价203元的婴儿睡袋7900余件。

附二院小卖部两年时间内待产包一项销售额超过240万元;附一院便利店开业六年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2015年接近1300万元,其中婴幼儿用品一项近120万元。

附一院、附二院均否认存在强制消费

5月6日,附二院副院长邓丹琪对记者表示,根据院内规定,严禁在医务科室出售物品,严禁科室收现金,严禁强制患者购买商品。邓丹琪随后说:“医院日前对产科和儿科进行了检查,没有强制患者购买物品的行为。”

邓丹琪同时表示,患者在医院内需要使用的生活用品不属于医疗用品,所以也不存在规范化的要求,无论是自带还是新买只要能用就行。

有医院便利店和科室之间按比例分配利润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便利店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由个人承包,其经营所得表面上与医院毫无关系;另一种是医院“借壳”经营,其营销收入进入医院财务。

5月6日,邓丹琪对记者表示,院内出售待产包的小卖部从2009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租。记者发现,小卖部营业执照上的经营性质是“国有分支机构”,食品流通许可证上的主体类型是“国有企业”。6年多来,这个小卖部一直租给一名叫董晓云的人,此人是附二院的一名职工。

以产科需要的待产包为例,记者粗略调查发现,院内3家小卖部,院围墙一周约6家小卖部,再远一些有10多家商店、药店均无此待产包出售。与这家小卖部一墙之隔的另一家个体经营的小卖部,店员笑笑说:“你去他们家买,我们不卖。”

5月12日,附一院副院长倪师今对记者表示,院内便利店由医院全额投资,实行医院财务统管,进行独立核算。由于医院无权经营小卖部,便以职工张琳名义办理了营业执照。张琳出具的情况说明显示,该便利店实际归属于医院,经营收入与其无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怀儿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