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分娩 > 分娩准备 > 产前症状

开十指”到底是什么?99%孕妈都搞错了!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09日 | 发布人员: 网络 | 点击次数: 210
标签: 宫口开十指
“开五指啦、开七指啦、快生了快生了”,不管你是否生过宝宝,似乎关于“开几指”的这个分娩术语很了解似的,但是如果真的要问起开十指是什么,相信没有几个宝妈能说的清楚的...

“开五指啦、开七指啦、快生了快生了”,不管你是否生过宝宝,似乎关于“开几指”的这个分娩术语很了解似的,但是如果真的要问起开十指是什么,相信没有几个宝妈能说的清楚的。

宝宝想和爸爸妈妈顺利见面就必需要经过宫口这道关卡,那么宫口到底是要开多大宝宝才能顺利的生产呢?相信每个妈妈都晓得是开十指,但十指是什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开了十指?听说,分娩和“指检”更配噢!

 

1、开指=开宫口 

开宫口,又称子宫颈口扩张。正常状态下,子宫颈口张开约有一指尖的间隔。随着产程的停止,子宫口逐渐扩张,直到翻开到能允许正常大小的胎儿经过,也就是直径为10厘米为止,整个过程就被称为开宫口。 

 

子宫颈管长2厘米左右,是衔接阴道和子宫腔的肌性管道。临产前产妇宫缩加剧,促使子宫口四周的肌肉和纤维组织扩展,同时胎儿入骨盆使子宫口逐步扩张,子宫颈管会随之变短甚至消失。

2、开十指=生宝宝

分娩的全过程共分为3期,也称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即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指胎儿娩出到胎盘排出的过程。

 

 宫口张开的过程相对较迟缓,通常怀孕第9个月后的第2个星期宫颈才逐步展平,也是宫颈成就的过程。宫口开几指大小,可是跟宝宝什么时候出生有很大关系。

当宫口开了1指大小时,说明准妈是临产状态,但还没有真正生产。要留意胎动的变化,有异常随时去医院就诊。通常情况下来说当宫口开了3指大小时,准妈就能够进入待产室了;从宫口开3指到开全一般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当宫口开了10指大小时,准妈已经进入要生宝宝的节拍了,加油努力吧!

 

现在宝妈们基本理解了吧,不要稀里糊涂地当妈!通常情况下来说,生产头胎的妈妈第一产程会相对较长,基本在12小时左右,而且宫口开得相对迟缓。这时就是很多准妈惧怕的阶段了,由于开宫口会随同着阵痛,阵痛的逐步增强代表着宫口“指数”在增加,暴风雨前的旋风,对于顺产的人来说,只能这么说了。只需进入临产,就有无边无边的痛常伴你左右!

 

3、医生怎样检查宫口开几指

虽然说阵痛的激烈在老一辈看来能够得知产妇开几指,但并不靠谱,真正晓得宫口状况的就只有医护人员了。

原来,在胎头降落至骨盆后,准妈的产道就会呈自然松弛的状态,为不久后的胎宝宝娩出做好准备。此时,医生检查宫口翻开状况主要有察看和指诊两种办法。察看法自然不用多说,而指诊可是有些“门道”的。

 

指诊分为阴道检查和肛门检查,医生在开始检查前会先戴好无菌手套,再将手指伸入产妇的阴道,用手指丈量宫口的张开状况。一般临产前才会做肛门检查,这是由于阴道与宫颈口之间的间隔不长,而且之间的腹膜比拟薄,所以能够用手指查看。不过在临产前,由于无论子宫口有没有翻开,屡次进行阴道检查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所以一般经过肛门的指诊来做判别。

 

4、“开几指”到底怎样量度

医生是用手指停止检查宫口扩张到多大。通常以一个指头1厘米来说,开十指指的是宫口开了10厘米。而实际上大多数的人的手指都比1厘米要宽,通常一个手掌宽度就接近8-9厘米了。所谓开十指并非是把十只手指都放宫口量度。

 

请大声反复最后一句话十遍!有多少妈妈在第一次听到开十指是把十个手指都放在宫口的!几乎吓尿了好吗?有个准妈还通知小编:“哎哟,我不断以为是十个指头全塞进宫口,塞得进才能生孩子”……大家快快恶补一下,不要“冤枉”了医护人员。

 

一般开3指的时候,准妈就要进入产房了,开3指到开10指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开宫口的过程需要孕妈自己的努力,不然胎儿会一直憋在肚子里哦!

5、开宫口的快速办法

来回走动

如果孕妈状态比较好的话,产科的墙体上都有扶手,可以来回的走动一下,这对加速宫口张开很有帮助的哦! 在《辣妈正传》中有个画面孙俪忍着阵痛在产房走动,快坚持不下的时候,就让老公说说剖腹产的坏处,为了顺产对宝宝比较好,妈妈们也是蛮拼的。

2.搓乳头

听起来好尴尬的,但是你要是不动手的话,护士会比你用更大力,所以还是自己来吧!刺激乳头可以加强宫缩,让宫口开得更快,都快要当妈的人了,能忍则忍吧!

3.分娩保健球

产房里面一般都会有一个瑜伽球,你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左动动右动动,最重要的是要张开双腿,稍微用点力,而不是坐在老公腿上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怀儿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